备注 |
家访手记 |
燕邦原班主任的一句话:燕邦家是学校里最穷困的。这句话确实定格了我们对燕邦家访的基调。当我提笔写这篇家访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是沉重,胸口像堵着什么东西一样。
燕邦的家离学校有近一个小时的山路,每天燕邦要往返四次。刚到她家,燕邦跑到屋里告诉她母亲,随后便张罗着打水和给家鸡喂食。她母亲从屋里出来了,身材矮小,长着一副娃娃脸,乍看我还以为是燕邦的姐妺,只见她双手攀着门框,帮助她越过门槛,其残疾之情况令人不忍目睹。双脚萎缩并向两头生长,随身携带着一根拐杖(一支木棍子)走路一颠一颠的,令人感到阵阵的心酸。当她站立的时候是靠着土墙的,不一会儿,由于脚力有限,她顺势蹲坐在地底下。这是我所见到的情况最严重的了。
燕邦到田地里把父亲叫了回来。父亲是一个老实的中国式农民。由于言语不通,我先通过燕邦了解到:家里有两亩田,三头猪((原来有四头猪,死了一头)。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一点信息后,我又提出看看邻居是否有会翻译的,果然,请来了一位住在对面的大哥。这位大哥更进一步地向我展示了这家子的贫穷。大哥说其母亲原本就残疾的。他还指着房屋的一面墙,只见这面墙已脱离了原来相连的另一面墙向下倾斜着,“随时有崩塌下来的危险”。由于情况基本了解,我又问大哥: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大哥表示:“最大的问题就是很穷,很紧张。”当我又问起生活的来源时,大哥说:“太穷,别人不给借。”也就是人家都不愿借钱给燕邦家,怕她家还不起!
随着家访的深入,大哥又想起了一件事,这也是很惨痛的。前几年,安贵(燕邦的父亲)的父亲及小弟相继去了!小弟也是残疾人。
今天我又去了一趟莲塘小学,由于其班主任去听课,学生们在做练习。所以我闯进课堂上给小学生上课去了。我注意到燕邦,她是班里最安静的了,认真地做笔记,认真地听课。这又让我联想到邻居大哥所说的:“她有点‘小勤’”。就是不管学习上还是家务上都很勤快的意思。
|
学生自述 |
我家一共四口人,家中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我父亲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和我跟我妹妹读书,常常工作很辛苦,也因此积劳成疾,最近,经常要去看医生,花了不少钱。这个学期必须要交的费用,我的还没有全部交完, 只交了1300元,又因为我家离学校较远,所以我在学校住宿,可是在学校住宿伙食费又是一个问题,还好我有个姑姑,她的家在离我们学校不是很远,经得她的同意,所以这个学期我向学校申请外 证,这样可减轻家庭的一些负担。 |
班主任评语 |
张燕邦同学是文理分班时安排在我班的,根据原班主任的推荐,同学的推选,以及她本人的意见,张燕邦同学担任1204班的学习委员,作为学习委员,不仅做到自己认真学习,还能用心帮助班上的同学,同学佩服她,我感谢她,开学第二周,3月8号那天上午,她父亲来到学校,要办理退学手续,我这才发现这老实巴交的小个子农村人竟然认得的字都没几个。不识字、不识数,在农村找钱都不容易,不过说服他还是挺容易的,因为我是他女儿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