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
家访手记 |
离开了上一村,我们又踏上了往下一村的征程,走近两个小时,终于来到金娟家中。这一带居民房较多,她家的土坯房很显眼,与其他的房子显得格格不入,外墙还留有年轮的修复装饰的痕迹,有些脱落显得模糊,可想这房子年代久远,刚到金娟家,那些简单家具映入我眼帘,有一张破旧的桌子,一张破的再不能破的沙发,脱落的墙体上挂着古老的摆钟,不用说肯定有一定年轮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我一时无法找到什么词来形容。我们到她家将近中午仍不见他父亲,当我们想问他父亲时,金娟自己主动跟我们谈起了她的老父亲——她父亲是地道农民一生老实朴素、十分本分,父亲在五十来岁的时候抱养了她,到现在父亲已经年过花甲了,金娟说父亲行动不方便但为了多一点收成仍去山上干活,因为山路较远加上老人行动不是很方便一般都是到晚上才回家吃饭。由于父亲60多岁了一直未成家,身边缺少一个人的照顾;所以身体并不太好。经常头晕、头疼,至今每天用药缓解,每个月的药费要一百多元;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招呼我们坐下后又开始忙活起来了,因为家里重要经济来源——蚕还没有喂养。老奶奶也是一直生活在农村,也听不懂普通话,所以一直在一旁切桑叶,从老奶奶那缓慢颤抖的动作中我们感觉到一种顽强、坚毅的力量挥舞着,金娟说奶奶干了一辈子的活,实在没办法年纪这么老了仍负起家庭养蚕的责任,要不然奶奶每月近300元的医药费就更是无从谈起;年过八旬的奶奶体弱多病、年老体衰,疾病缠身,(骨质增生、手脚麻木,经常脚疼;时常也伴随头晕头疼)几乎每天都得吃药,有时一个礼拜的药费就将近200元,当我问起这些药费从哪来时,金娟很无奈回答——基本上都是靠养蚕的来,还有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一些,但是每年的开支远远大于收入,有时遇上大病那些高额的医疗费,对于那可怜的收入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由于往年累计欠下的医疗费现在就高达3000多元,至今分文未还,所以他们家里也从不乱花一分钱,金娟也知道不能提什么要求,失去了这个年龄应该拥有的东西,穷人家的孩子就是早懂事;理解家人懂得分担啊!
现在金娟读初中的学费和每月200多的生活费了,还好一个五十多岁的叔叔了解到金娟学费困难在今年开学时先挤垫出300块钱,帮助金娟解了燃眉之急,要不然就失去坐在教室继续学习的机会。这个社会又会多一个失学的孩子。
我们一直坐下了与她的谈话将近过了一个小时,结束时我们问金娟还有一些未贴在墙上的奖状来,没想到还有整整一打 ,包括墙上排满略数有20来张,其中有广西省教学课改 “课改表现积极星”、“三好学生”、运动会跑步“三等奖”等等。在整个面对面谈话中我们从她那稚嫩的脸上看出一股坚强的毅力,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已经失去太多同龄孩子本应该拥有的东西,对于这个特殊家庭来说,孩子是最大的希望,真希望我们家访能够跟这个孩子带来新的转机,
最后我们期待爱心人士您的关注,期待天使的出现,让孩子更好完成她的继续学习梦吧!
调查员:谢志明 2010年10月30日
|
学生自述 |
我叫小娟,是父亲在五十左右岁时候抱养的,父亲从未结过婚,是个单亲家庭;一直跟随爸爸和奶奶一起生活。爸爸重病在身,现已年过花甲,奶奶有八十多岁了,也有病在身。家里收入微薄,靠爸爸种庄稼和养蚕来维持生活。爸爸承担着一家人的生活重担,照顾我和奶奶。爸爸和奶奶省吃俭用,有病在身也不去就医,为了省下钱给我念书。我们住的是泥瓦危房,几经修补,到下雨天屋子还是漏雨。为了能让我安心读书,爸爸和奶奶为我付出了太多,实在是太不容易!我惟有认真读书才能回报他们的爱! |
班主任评语 |
金娟同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劳动积极;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关心他人,礼貌待人,生活俭朴,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班主任签字: 朱冬明
2010年10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