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蒙山县夏宜瑶族乡芦山小学 MS07152柱华 基本信息表
调查人员:齐晓军 谢永贵、向爱玲 陪同调查者: 调查时间:200
您在决定资助这个孩子前请务必浏览资助方法
如果您决定要资助这个孩子
为了保证您的爱心能准确到达
您在汇款前请务必与资料员资料组义工木兰13505745900联系
或者发邮件至you2v@vip.163.com
志愿者会告知您详细的汇款地址和联系方式
■该学生已得到资助,请选择其他学生资助■
姓 名 MS07152柱华 性 别 出生年月 1995.7
民 族 瑶族 班 级 三年级 邮 编 546705
学 校 广西梧州蒙山县夏宜瑶族乡芦山小学
家 庭 情 况





关系 姓名 年龄 职业/所在学校 健康状况 外出打工情况
父亲 *荣光 农民 一般 帮村里的人做零工
姐姐 *敏玲 14 学生/夏宜民族学校(五年级) 较弱
弟弟 *柱庆 8 学生/芦山小学(一年级) 健康
弟弟 *柱平 5 健康
家庭住址和邮编 蒙山县夏宜瑶族乡芦山村六及组 546705
家庭经济收入及主要来源 爸爸在家里种田,在本村打零工。
住房情况 传统泥屋,不见阳光。
财产概况(耕地、牲畜、电器等) 0.3亩田,3只母鸡。
学 习 情 况 与 受 资 助 情 况
学杂费用及相关说明 100元/学期
曾获何种奖励
成绩排名
是否有辍学经历及简要说明 否 
是否需要帮助生活费
是否住校
备注
家访手记 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路,终于来到柱华家。这是我第二次走进这个破败的房屋。如今己进入冬天,而这个五口之家也进入了他们生活的冬天。父亲因为在村子附近找不到零活干而去了较远的金秀县,为维持家庭日常的生活开销而奔波,只能隔十天回一次家。由于最大的14岁的姐姐敏玲(MS07129已经得到资助)在夏宜民族学样读书,只能是周末回家,平时家里只剩下12岁的柱华和他两个8岁与5岁的弟弟柱庆、柱平。
我们到他家时,姐弟四人都上山打柴去了。我们走进他家的厨房,黑暗的厨房里什么都没有,锅里有些水浸泡着几个碗。他婶婶告诉我们,他们家已经断米好几天了,这些天兄弟三人只好在婶婶家吃晚饭。“早饭和午饭呢?”“没事的,他们就是饿两三天都没事!”她婶婶说。这让我又想起了前几天中午在六海小学看到的情景:四个学生围坐在一起喝早上剩下的稀饭,中间放着一个小饭碗,里面装了几块黑乎乎的萝卜干,还没能把碗底遮住,这就是她们的午饭和菜。但是她们相对于这几个孩子来说,她们是幸福的,至少中午她们还可以吃上点东西。柱华与弟弟柱庆在芦山小学读书,学校离家很远,一般都是吃完早饭带着午饭去学校,直到放晚学回家。现在他们只能空着肚子去学校,熬过中午,盼着晚上能在婶婶家吃一顿晚饭。
柱华一家共有3分地,种水稻,一年的几十斤稻谷吃不上几个月,其余时间只能用钱去购买大米。其母亲早年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只能靠父亲打零工一年挣来的不到3000元来维持生活。柱华本来还有一个二姐,但家里实在是养不起,便在她7岁时送与别人当养女了。
走进卧室,只有两条长凳与木板铺的床,床上只有一条破而薄的褥子和一床很薄的被子,兄弟三人就挤在一起睡,如果父亲在家,便四人挤在这里。
我们从卧室出来,正好柱华回来了,赤着脚,肩上扛着一根四米多长的树,应该比他自己还重吧。他放下树,朝我们笑笑,又跑上山去了。孩子的举动天真而可爱,虽然身处贫困,但还是开朗的。也许因为年纪小还不懂得生活原本是如此艰辛。我们期盼他能够得到帮助,更加期望他能在未来成长的日子里,面对贫困清苦的生活,还是能够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学生自述  志愿者齐晓军注:柱华小学三年级,不会写自述。
班主任评语  柱华同学在学校表现很好, 能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学习勤奋、刻苦,是一位听话的好学生。

采访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