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
家访手记 |
这是我们第一次家访,写这家记手记内心世界的滋味无法形容,因为我们家访的第二天便是“七月半”,人们过这节日的气氛很隆重,在县城我们可看到街上的人们为节日繁忙准备着,而在偏僻山区的黄月荣家却感觉不到一点节日的气氛。
八月二十五日一大早,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到汉毫乡政府,再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摩托车到月荣家去,一路的山路弯弯曲曲,水滩一上一下颠簸的我们腰酸背疼,在一个有岔路口的地方,开车送我们的师兄停车了,我们只得步行一个多小时才到了月荣家。
到了月荣家门口,不知情下我们心里都认为这么好的砖房,看不出有很穷的,当我们走进屋的那一刻,我们都为刚才的那种想法而羞愧,天啦!这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啊!屋里就几张凳子,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家里唯一的电器---电风扇。
通过跟他妈妈谈话我们了解到月荣的父亲肢体残疾,为了姐弟俩读书不得不去广东打工,因为腿不好只能帮建筑工地看护仓库,每月只有400元,除去生活费后只有200元给家里。家里仅有的1.3亩地用来种桑养蚕,年收入仅1000元,割松脂年收入约800元,养2头小猪年收入约2000元;在2005年6月因受洪灾住房被冲跨,在无家可归的情况下,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和亲戚、朋友的借款才得以建成现在的砖房,欠款3万多元。
在谈话时,我们观察到墙上贴有姐弟俩很多奖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两个孩子克服困难学习优异。我和月荣的弟弟聊了许久,从他口中我得知姐弟俩读书每次到学校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每天都比同龄的孩子早起好多,不管是严寒酷暑他们都准时到校学习,中午离家远他们从来不吃午饭,现在月荣上高中了为了节约钱每次放假都不回家,听到这,我心里一阵酸楚,从这才读小学的小男孩身上我看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是多么的强烈。
这次家访我们只想说大家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携手为这些可爱的花朵撑起一片蓝天。
2007年8月26日
|
学生自述 |
家住山区,耕地较少。家庭项目靠耕种贫乏的山地种桑养蚕。种桑树养蚕技术要求高,每批养殖效益不太好。由于耕地较少,父亲身残多病,只好下广东做工,帮建筑工地看护仓库,月工资只有400元,除生活费后,也只余下200元。
家住房屋由于受2005年6月的水灾,山体滑坡,居住的房屋被全部冲毁,在无家可归的情况下,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和自家向亲戚朋友借款,建成仅能住下的砖泥房屋,现尚欠款3万元。
家里还有祖父、祖母。虽然他们不与共住,但每年与父亲兄弟分担,供养费500元,弟弟还小在校读书。
家庭经济收入本来很少,难以维持生活。现在自己又要读书,这更给家庭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希望我读书得到政府扶持和社会热心人的资助,完成自己的学业。我一向热爱读书,保证在学习上下苦功夫,生活上做到省吃俭用,艰苦朴素。如果得到资助,我会以优异的成绩报答。
|
班主任评语 |
该生系07级入学的新生,曾因经济困难想放弃优秀高中的就读机会,贫困不是学生的错,学校在给予一定减免后才挽救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入读高中的这段时间里黄月荣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艰难的学习。在她不屈的身影中我看到了,贫困生的毅力,但作为班主任本人很难想象在这样的重压下一颗16岁的心在承受的是什么?在此向社会呼吁,给予她一点帮助相信她会用无限的“能力”,回报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