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
家访手记 |
走访金秀瑶族县忠良乡六卜小学,除了给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具和送去家园一位资助人捐赠的爱心糖果外(走访六卜小学请见家园相关帖子:http://www.you2v.com/cgi-bin/topic.cgi?forum=12&topic=517&show=25),更有一个目的,就是家访瑶家两姐妹——姐姐彩英,妹妹彩珍。曾经两个孩子都获得的好心人的资助,由于失去了联系,两姐妹面临着辍学。就在我写家访手记的此时,各中小学已经开学一个星期了,而我却刚刚得知姐姐彩英现在辍学在家,一个成绩优秀,一个老师赞扬同学喜欢的懂事的好孩子将要面临的就是辍学。
彩英在六卜小学读完了小学三年级后(六卜小学只有两位老师只有两个年级,而三年级就是最后的学期)就到了附近的夏宜瑶族乡芦山小学读小学四年级,每天早晨彩英五六点就要离开家走路去学校,以最快的速度走路都要走两个多小时才到学校。因为家里没有钱,尽管她可以到更好的忠良小学读书,因为她成绩优秀,忠良乡的老师也答应给她减免一些费用,但是因为忠良小学距离家里太远,家里穷没办法提供她在学校的住宿和伙食,所以,这个小女孩毅然选择了到夏宜的芦山小学读书,每天放晚学都走路回家吃饭住宿。
当我见到彩英彩英的家时,不仅是为孩子的懂事而感动,更是无比心疼。彩英的家是两间小小的泥房,由于房子很旧,即使是白天房子里都光线暗淡。外出干活回来的母亲刚进家门看到家里的灯亮着便关了电灯,对于这个家来讲,电费也是需要节省的。而彩珍家用电还是小型的发电机发出来的电,当地的12户人家都用不上高压电,都是靠小小的发电站来发电,小小的电压有时候让小小的风扇都停止转动,灯光也是微弱的,但即使微弱对彩珍的家来说白天开着灯已算是奢侈。
彩英的母亲告诉我们:家里没有多少地,只有几分田,种田很难,都是手工耕种,没有牛犁田,也没有犁头,都是手工种的,而这里都是石头山,又高很难种东西,家里除了几分田就种一点木薯,家里不够米吃,每年还要给老人(彩珍的爷爷奶奶)三担米,家里吃的米都要买。
当问到:家里的收入主要靠什么?
母亲回答说:家里养有一匹马,全家人如果没有这匹马就没有收入了。
家里的那匹马是彩英家最重要的财产和生活的依靠,由于靠着大山,对当地来说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而平时家里的收入就靠父亲外出帮别人驮运木柴,但是,并不是天天都有人叫去驮东西,有一天就去一天,有时候很久都没有去。而两年前父亲就患了病,现在还在吃药,没有钱看是什么病,都是到医院随便买一些要吃,本来就没有固定收入的家庭因为父亲的病更是雪上加霜。
问到彩英的读书问题,母亲一方面为女儿的聪明伶俐而自豪,还指着墙上的奖状,高兴地说:“这是前天拿回来的奖状,是彩英的,家里还有很多她的奖状,每个学期她都得奖,彩英读书很好,还教弟弟妹妹读书”。而另一方面母亲伤心地告诉我们:彩英说下个学期不去读书了,因为升了五年级要到更远的学校读书,要住学校,要在学校吃,家里没有太多钱送她读书。
我问:彩英年纪还小,不读书能做什么?
母亲回答:她说在家帮我干活,不去学校了。
家访那天很想和彩英谈谈读书,聊聊学习,但很遗憾没有见到她,刚放暑假,懂事的彩英就到外婆家帮年迈的老人家干农活去了——小女孩还是走四个多小时的山路去她外婆家。
现在的彩英辍学在家,但我仍希望也仍盼望着住在那个矮小、光线柔弱、简陋破旧的泥房里的瘦弱却坚强的瑶家姐妹能继续读书,坚信在她们的脚下没有遥远的求学路,因为她们的双脚可以翻过无数重山,越过无数条河。
=============================================================================
助学组经过审核,同意给予这个孩子特例,即申请300元学费/学期+200元生活补助费/学期。
孩子虽然是小学生,但是目前在夏宜民族学校就读,费用和初中生相同。需要住校。也需要生活补助。
而且,孩子已经辍学,只要得到资助,就能够上学。
请资助人点击后和木兰联系,以便第一时间处理孩子的汇款事宜,帮助孩子早日回到学校。
心守家园助学组2007.09.08
家访调查人:梁依惠
|
学生自述 |
我叫彩英,读小学五年级,我想读书,我可能没去读书了,家里很困难,爸爸身体又不好,生活很困难,家里没有很多钱送我读书,原来有好心的姐姐资助我读书,但是后来就不资助了,我给了姐姐写信,都没收到回信。我一直都很努力读书,成绩也好,我想继续读书。 |
班主任评语 |
彩英是一个成绩好又懂事的孩子,因为去金秀忠良小学很远要住在学校,要交钱,她就到夏宜的芦山小学读四年级,每天都走路回家吃饭,是个很好的很懂事的学生,家里弟弟妹妹还读书,她还说过让弟弟妹妹读书她不读了,希望好心人能帮助这个优秀的孩子。
(彩英原来的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