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
家访手记 |
丽君的家是一土砖房,摇摇欲坠,一穷二白。走进她家阴暗潮湿,问有没有电灯,“没有通电”,床上只留下两片薄被子,“有一点冷”。家中一无所有,没有电器,没有灯光,甚至连衣服也“有时还是我借的衣服给她穿”,旁边的小朋友如是说。养父头发花白,行动迟缓,体弱多病,但平时还是挣扎打杂工帮补家用。这学期丽君的学费还是伯父帮交的,家中已负债累累。黄丽君生下来约一个月时被弃之大树下,养父(没结婚也没儿女)出于怜悯之心也出于农村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毅然收养了她。光阴十三载,其中的辛酸苦辣也只有父女俩知晓了!丽君现在才读小学五年级,成绩中上,学习刻苦,我笑着对她说:“你好好学习,成绩越好,得资助越快!”(翁创泉07-4-7) |
学生自述 |
1994年8月,我被抛在一棵大榕树根下几乎哭得死去活来,多少过路的行人,个个都为我悲伤。有的好心的婶子们也为我流下泪来,可是当时人们生活很困难,没有人敢把我抱回去。人人都怕抱回去被牵累,所以我自早至下午一直饥饿啼哭,息息欲绝。后来我养父路过水秀村眼见我睡在树下啼哭,他心中便产生怜爱之心,不顾自已年老,他便把我抱回家中,耐心的抚养,送我读书。可是好心老年的养父,家庭贫困危房漏瓦,无法送我读书。到二三年级时幸得一位大姐姐她叫崔晓蓓,是青岛市南区人她资助我读书,使我得到了学习的机会,我在学校里努力学习,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接时完成作业,成绩较好。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获得奖。谁知好景不长,不知崔大姐为何突然不资助我了,这突如其来的事变使我重新陷入困境。开学的时候我哭过好几次,养父身无分文,他年老有病无法送我读书,后来五年级的时候我央求伯父借钱,至今借的钱还没还他。现在心守家园发给我一份调查卡片,叫我填上实际情况,我写一篇自述报告。我恳求有爱心人士伸出怜爱之手把我拉出苦坛。 |
班主任评语 |
她有一副好嗓子,是班里的文娱委员,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背书比赛中获一等奖;在文艺演出中独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获一等奖;手抄报比赛获二等奖。
在学习上,勤奋刻苦,积极发言,勇于钻研难题。各科都取得优秀的成绩,连续三个学期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