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
家访手记 |
一封班主任写给学生家长的信,一份学校的《倡议书》,让我们走进了韦永健的家,也让我们为“天下父母心”的真理而深受震撼。
为了治好韦永健的病,这个家已经欠债累累,债台高筑。原本这个家靠韦永健的父母在外打工来维持生计,现在为了照顾韦永健和韦永健的爷爷,父母不得不失业在家照看爷孙俩,伟大的双亲无数个夜晚就露宿在医院的长廊里,守候在亲人的身旁,期盼生活有一丝转机,也等待着上天的怜悯!
到韦永健家是他从医院回家的第二天,去到他家时,她的母亲正在一口一口地给他喂粥。哪天的太阳很暖和,韦永健就坐在太阳下,父母说屋子里太冷,晒晒太阳才比较暖和。那仅有十七岁的生命在太阳的照耀下显现出来的只有平静,平静地等待,平静地呼吸,阳光给予他温暖不算奢侈,但那彷佛是恩赐!而那天韦永健的爷爷也坐在椅子上晒太阳,我们的家访让这位老人家流下的眼泪,在没有任何期望的眼里闪着泪花,他还不能说话,却用眼睛表达了期盼和感谢!韦永健现在不能讲话,不能自理,每挪动一步都要靠父母搀扶。老天的不公,让这个家时刻面对着无言的悲痛!
一个仅有十七岁的生命是那么的脆弱,一个年轻的生命是那样的渴望得到生活的宽容、生命的延续。那样的渴望在韦永健的眼里都变成了泪水和感动。
到韦永健家第一次家访之后,我们志愿者都相继去看望他几次,每一次的探望总有说不出的内疚,因为等待的资助款久久没有消息,看着骨瘦如柴的身体仍在承受着病魔的肆虐,大家的心无比沉重。我们尝试用自己的努力去寻求帮助,但是在网上发出的求助信息没有任何回音,在电视台方面的努力也没有得到人们的帮助,即使我们付出的汗水不值钱,即使我们流下的泪水不争气,但是,仍希望为那个孩子做一点点什么。
一份暖暖的关怀,一声真情的问候,哪怕一点点光,对于一个十七岁就要消逝的生命,那就是温暖,其他都已无求了。
家访调查人:梁依惠
2005年12月18日
|
学生自述 |
我叫韦永健,17岁,读初中二年级,自1995年始(七岁)就染上了一种可怕的病症,“B-地中海贫血”,每隔二年都要去桂林南溪山医院住院一次,特别是今年下学期去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22天,需要费用1万多元。从一九九五年到现在为我治病共用去15万多元,为了我,我的家已经欠债累累,家不成家,借钱、贷款,债台高垒,而更让这个家雪上加霜的是,我的爷爷得了一种更可怕的病“糖尿病”,进行截肢手术和住院2个多月,用去了4万多元,现在病未痊愈。
我的父亲、母亲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老实忠厚,母亲勤劳善良,本来出去打工就可以维持这个家的生计,但此刻为了这个家,我的双亲已经疲惫不堪,不知多少泪水因我而流,不知多少个深夜因我而发愁,父母恩情重如山、深如海,如果我有机会重新站起来,定会报答我那最艰辛的父母。
我感谢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为我各方求助和募捐,使我非常感动,他们给了我学习和生活的勇气,虽然在我的生活里看不到更多的希望,但是我看到了更多的好心人给予的帮助、更多的感动;虽然我的感谢微不足道,但是我依然要感谢我那敬爱的老师和友好的同学们,我多么渴望我可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可以在教室里和同学们玩耍,而现在对于校园我只有一点一点地去回忆,一点一点收藏在心底。
我知道,生活只是在延续我生命而已,不知道延续期是多少,一天,还是两天。但我多么希望自己有健康的身体,我想读书,我想重新坐在明亮的教室,听那琅琅的读书声,听校园的上课铃声。我要读书,我想读书,我多么希望人们为我伸出援助之手,给我第二次生命和第二次生存的权利。
文圩中学学生:韦永健
2005年12月18日
|
班主任评语 |
韦永健,男,17岁,瑶族,广西省蒙山县文圩镇人,现就读于文圩中学八年级五班。
他自幼患病,经常药不离口,是医院的常客,小学时就因病情严重,不得不两次休学。上初中后的第一个学期,病情再次复发住院,整个学期都无法来校,此前,由于病情复杂,一直查不出病因。
今年十月份,这个可怜的孩子再次病倒,南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治疗,经确诊为“成人stm病(重败血症即白血病)。这个诊断,对于一个正处花季的少年来说是多么的残酷。现在,为了维持生命,每天的医疗费用大概需要200元,一天200元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数目,何况是一个负债累累的赤贫之家。(他家里历年来为了给他治病已经借遍了亲朋好友,家里已负债几万元之多。)他家里实在是无力承担这如山的重负。
可这样优秀的孩子,难道就这样放弃了?他在小学虽两次休学,却从不留级,以顽强的意志自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初中七年级虽只能读一个学期,可学习丝毫没有落下,成绩始终保持在班里的前15名,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健康的孩子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他可是重病在身啊,这其中的艰辛、付出,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
这样的孩子,我们难道不应该帮一帮他吗?
班主任:陈秀芬
2005年12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