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注 |
| 家访手记 |
小平是海城乡中心小学二年级的瑶族女孩,令人痛心的是,她和姐姐遭遇了父母双亡的变故,父亲年初因癌症过世,母亲在前两年因难产而离开人世。如今姐妹俩与叔叔国海(33 岁,农民,未婚)一同生活,叔叔经常酗酒,没有工作,两个孩子都很怕他,先前伯父伯母在广东打工,但因两个小女孩在家无人照料,最终决定轮流回到村里照顾她们的生活起居。依靠1022元/人/月的孤儿补助维持生计,姐妹俩居住在一层平房里,家中仅有3只鸡,家中的电器只有一台老旧的电风扇,和一台洗衣机,连厕所都还是没有贴瓷砖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姑姑(39 岁,健康 )早已远嫁,但户口还未迁出。
初见小平,她活泼开朗的性格很打动人,主动热情地招呼,言行举止透着礼貌,很难想象她经历过家庭的重大变故。了解到她成绩优异,在班级里是努力向上的孩子,姐姐小香也即将升入五年级,姐妹俩在艰难环境中,仍对学习饱含热忱。在学校里很多老师都听说了两个孩子的不幸遭遇,对她们都深感同情,经常买一些衣物赠予两姐妹,为他们申请补助,注意她们的情绪心理变化。
关于姐妹俩的日常学习生活支出,我们也算过一笔帐,两个孩子每人每学期的杂费约800元(一些作业本,练习册,文印费之类的学习资料费用,以及孩子在校的一些个人生活用品开支),700元伙食费(早餐和晚餐,午餐是免费的国家营养餐),保险费120元/学年,这三项每学期合计约1600元,而一个孩子的孤补1022*6=6132元(每学期按照六个月计算),另外加500元/学期的住宿补助,小平姐妹每人每学期的补助大约是6600元,刨去必要教育支出,每学期剩余5000元用于购置四季衣服等等肯定是够的,凭心而言,国家的孤儿补助是能够覆盖像小平姐妹这样的孤儿的学习和生活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孤补仅能维持小姐妹基本的温饱,钱不在她们俩姐妹手上,她们是没有支配权的,余下多少也一样是填补家用了。
家访交流中,能感受到伯父伯母还是尽力给予姐妹俩温暖与照顾,真心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到这对姐妹,伸出援手给予资助,帮她们添置学习用品、拓宽知识获取渠道,让她们在成长路上,能少些艰辛,多些追逐梦想的底气。
后续:20250923,经讨论,还是为小平姐妹申请资助,资助款不给学生,因学生年幼,拿了资助款也会拿去给家中大人,这样的话,钱还是用不到孩子身上,我们希望由专人代管,资助款用于日常购买孩子必要的学习用品,服装鞋袜等;又经联系当地政府,海城乡反馈:之前有爱心人士给孩子捐款都由班主任代管,班主任会制成一个表,每次会带这些孩子去买学习用品还有衣服鞋子之类的,每一项支出都会列明细,给学生签字。志愿者也表示如能采用这个方式进行资助需要明确是给“班主任代管”,这样就算是学生家里人也没有办法干涉了,然后学期末的时候志愿者可以联系老师提供支出表,这样也能及时反馈给资助人。以后等孩子上了初中,爱心人士继续资助的话,初中就有饭卡了,钱就可以直接打到饭卡里,这样也不会经过她叔叔,能够确保善款全部用在孩子身上。 |
| 学生自述 |
我没有课外书,就跟同桌借,同桌有很多故事书,每次借我一本,我都会包上书皮,看完赶紧还回去。以前爸爸在工地搬砖,夏天太阳特别晒,他的皮肤都晒黑了,每次打电话都说不辛苦,但爸爸现在不在了,只剩下我和姐姐了。我上课走神时,就掐自己一下,提醒自己要认真听,要是没听懂,就下课找老师再讲一遍,直到听懂为止。 |
| 班主任评语 |
该学生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课堂上,专注听讲,积极发言,眼里充满对知识的渴望。 |